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座高架桥,该桥的上部结构为30cm跨径的预应力小箱梁结构,共120片预制箱梁。
预制场设5个预制梁台座(编号1~5号)。采用1套外模、2套内模。每片梁的生产周期为10d,其中A工序(即钢筋工程)2d,B工序(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2d,C工序(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张拉与移梁)6d。5个预制梁台座的预制梁横道图如图所示。
(来学网)
施工单位提供给监理工程师的另外一座小桥的施工网络计划如图所示。监理工程师审核中发现该施工计划安排不能满足施工总进度计划对该小桥施工工期的要求(施工总进度计划要求该小桥的Tt=60d)。监理工程师向施工单位提出质疑时,施工单位解释由于该计划中的每项工作作业时间均不能够压缩,且工地施工桥台的钢模板只有一套,两个桥台只能顺序施工,若一定要压缩工作时间,可将西侧桥台基础的钻孔桩改为预制桩,但要修改设计,且需增加12万元的费用。监理工程师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该网络计划安排有不合理之处,要求对该小桥计划的某些工作的逻辑关系进行调整,使得小桥工期不超过60d。

问题:
1.计算5个台座120片梁预制的最短流水施工工期。
2.如果只有4个预制梁台座,计算120片梁预制的最短流水施工工期。所出现的不连续是什么?
3.如果有6个预制梁台座,同一台座预制梁之间连续吗?此时不连续是窝工还是间歇?计算其最短流水施工工期。
4.作为施工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应如何调整计划?所做的调整是调整工艺关系还是组织关系?
正确答案:
1.120÷5=24次周转,T=(5-1)×2+24×10=8+240=248d。可以参见下图

2.如果只有四个预制梁台座,120÷4=30次周转,T=(4-1)×2+30×10=6+300=306d。参见下图

从第5片梁预制开始A工序出现的不连续是“窝工”,参见上图中“△”处。
3.如果有六个预制梁台座,参见下图,此时同一台座预制梁之间不连续,如果将台座作为工作面此时不连续是“间歇”,说明五个台座足够,出现了一个多余工作面(台座)。

参见下图更容易理解流水工期的计算,T=(120-1)×2+10=238+10=248d,与五台座相同。

4.在桥台的施工模板仅有一套的条件下,合理组织施工。因为西侧桥台基础为桩基,施工时间长(25d),而东侧桥台为扩大基础,施工时间短(8d),故应将原施工网络计划中西侧桥台和东侧桥台基础施工完毕后再施工东侧桥台的施工组织方案改为在东侧桥台和西侧桥台基础施工完毕后,再组织施工东侧桥台,这样改变一下施工组织方式,可以将该施工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缩短到55d,小于要求工期60d,也不需要增加费用。调整后的网络图如图所示。
配套案例题(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