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题考查的是网络进度计划工期的计算及关键线路的确定。工期的计算及关键线路的确定在历年考试考查频率非常高。网络进度计划的工期和关键线路的确定方法有:
(1)六时标注法,计算出工作的六个时间参数,总时差最小(或为零)的工作是关键工作,全部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是关键线路。
(2)标号法计算节点的最早时间,并标出源节点,再从源节点找出并连成的线路即为关键线路。
(3)列出网络计划中全部的线路并计算其线路长度,最长的线路即为关键线路。本题采用最长线路法计算:
线路1:①→②→③→⑤→⑧→⑨,工期=10+30+40+100+40=220d。
线路2:①→②→③→⑤→⑥→⑦→⑧→⑨,工期=10+30+40+60+30+30+40=240d。
线路3:①→②→③→④→⑤→⑧→⑨,工期=10+30+30+100+40=210d。
线路4: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工期=10+30+30+60+30+30+40=230d.
线路5:①→⑥→⑦→⑧→⑨,工期=100+30+30+40=200d。
所以计划工期为240d,关键线路是:①→②→③→⑤→⑥→⑦→⑧→⑨。
2.本题考查的施工进度计划中时间参数的概念.
![](http://cdn.laixue.com/exam/20203168/TestImages/81715_1.gif)
为六时标注法,ES表示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EF表示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LS表示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F表示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TF表示工作的总时差;FF表示工作的自由时差。由此可知,a表示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b表示工作的自由时差。计算a、b的数值,要掌握下面的计算公式:
闸门制作与运输的最迟完成时间为140d,其最迟开始时间=140一100=40d,其自由时差为40d。
3.本题考查的是基坑初期排水技术要求及围堰坍塌事故的原因。
初期排水量由积水量、渗水量、降水量组成。
工程初期排水施工中,围堰坍塌的原因:内因是围堰的填筑质量和土质;外因是基坑水位下降速率过大。
4.本题考查的是变更和索赔的处理方法和原则。解答本题的思路是首先判断事件是谁的责任,再根据网络图判断延期时间是否超过其总时差,没有超过总时差,不应批准索赔。
合同约定应由承包人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不因监理人对承包人提交文件的审查或批准,对工程、材料和设备的检查和检验,以及实施监理作出指示等职务行为而减轻或解除。虽然监理已审批文件,但事故责任依旧是施工单位。监理人的批准不免除承包人的责任。首先我们看下事件2,基坑初期排水过程中,发生围堰边坡坍塌事故属于承包人的责任,工期及费用索赔均不应被批准。
事件3中,闸门设计变更属于建设单位的责任。闸门制作与运输工作属于非关键工作,其总时差=(100+30+30+40)=40d,闸门制作与运输工作指延30d,未超过其总时差。其工期索赔不合理。
实际工期可以通过网络计划计算得出,只要把事件2导致的围堰初期排水持续时间改为20d,事件3导致的闸门制作与运输持续时间改为130d即可。所以实际工期=20+30+40+60+30+30+40=25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