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背景资料:
某新建办公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20层,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灌注桩筏板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87m,基坑深7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3m处。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标选定了施工总承包单位并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
基坑方案规定:拟采用反铲挖机开挖至基底标高。当开挖深度达到3m时,采用轻型井点进行降水,为防止降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在邻近建筑物周围设置一排回灌井点,且距离降水井点5m。
开挖过程中,发现基坑周围的大量用电管线受装土车的碾压,管理人员立即安排民工对管线进行架空处理。而后基坑中又出现了大面积的渗水现象,项目部根据水量大小及时制定了应急措施。
灌注桩施工前,为方便吊装,钢筋笼分段制作。监理单位在检查中发现灌注桩提钻前完成第一次清孔,下导管前完成第二次清孔,浇筑完成后的桩顶标高超过设计标高1m。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在搅拌站随机抽取。来自同一搅拌站的混凝土,每浇筑100m³留置了1组试件。灌注桩统计为200根,现场随机抽取2根桩进行了桩基承载力试验,随机抽取了10根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问题:
1.指出基坑方案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2.管线保护的应急措施还有哪些?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渗水或漏水,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3.钢筋笼的分段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
4.指出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
1.不妥之处一:采用反铲挖机开挖至基底标高;
正确做法:机械挖土时,基底以上200~300mm厚土层应采用人工配合挖除以减少地基土的扰动。
不妥之处二:当开挖深度达到3m时,采用轻型井点进行降水;
正确做法:基坑内地下水位应降至拟开挖下层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不妥之处三:回灌井点距离降水井点5m;
正确做法: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
2.(1)管线保护的应急措施还有打设封闭桩或开挖隔离沟。
(2)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渗水或漏水,应采取的措施有坑底设沟排水、引流修补、密实混凝土封
堵、压密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方法。
3.钢筋笼的分段长度应考虑整体刚度、材料长度、起重设备。
4.不妥之处一:下导管前完成第二次清孔;
正确做法:第二次清孔在沉放钢筋笼、下导管后。
不妥之处二:灌注桩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在搅拌站随机抽取;
正确做法:灌注桩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在施工现场随机抽取。
不妥之处三:来自同一搅拌站的混凝土,每浇筑100m³留置了1组试件;
正确做法:来自同一搅拌站的混凝土,每浇筑,50m³必须至少留置1组试件。
不妥之处四:灌注桩统计为200根,现场随机抽取2根桩进行了桩基承载力试验;
正确做法: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静载试验的方法对桩基承载力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不妥之处五:随机抽取了10根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正确做法: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10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