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

1143.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座三跨变截面预应力箱梁桥,属斜拉桥,跨越一宽度为100m的河流,悬臂浇筑法施工,边跨采用支架法施工。该桥索塔为裸塔形式,横梁较少,高50m。上部结构0号块采用墩顶混凝土现浇施工,临时固结构造示意图如下图。 [662348_16.gif]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项目部编制的施工方案如下: 悬臂浇筑混凝土时,从悬臂后端开始,最后浇筑悬臂前端模板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合龙顺序为先边跨、后次跨、再中跨。合龙前应将两悬臂端合龙口予以临时连接,并将合龙跨一侧墩的临时锚固放松或改成活动支座。合龙宜在一天中气温变化小时进行。梁跨体系转换时,支座反力的调整应以反力为主。 事件2:项目部拟定悬臂浇筑段前段高程时考虑因素如下: (1)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值; (2)施工中已浇段的实际高程; 事件3:施工单位编写了挂蓝悬臂浇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设置了合格的登高梯道、高处作业平台及护栏,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 【问题】 1.写出A、B、C结构的名称。 2.改正事件1中项目部编制方案的错误之处。 3.补充事件2中项目部应考虑因素。 4.在事件3中应设置何种形式的人行登高梯道?从事挂篮悬臂浇筑的施工人员应采取哪些个人安全防护措施?
1144. 【背景资料】 某大桥全长857m,桥宽12.5m,桥梁上部结构布置为4×25m梁+6×40mT梁+(45m+80m+45m)悬浇 连续3跨箱梁+6×40mT梁+4×25mT梁。其中40m梁桥跨横断面如图所示。 [662503_17.gif] T梁预制场位于南岸0#桥台一侧的路基上,设有3个25mT梁预制台座与4个40mT梁预制台座,结合本桥结构及地形条件,使用1台运梁平车将T梁从预制场的存梁区移运架梁现场。进场一台40m双导梁架桥机。整个桥梁涉及以下施工分段:①梁桥机逐孔安装北岸T梁;②悬臂现浇连续3跨箱梁;③架桥机逐孔安装南岸T梁。 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T梁预制完成后,采用两台设计起吊能力为125T的B机械将T梁吊运至存梁区存放。施工单位T梁存放做法如下: ①T梁运至存梁区时。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60%。 ②T梁叠层存放时不得超过4层。 ③上层存放时下层T梁端部顶面上用加厚钢板支垫。 ④T梁按吊装次序、方向水平分层存放,标志向外,并支撑牢固。 事件二:T梁吊装前,对已经施工完毕的支承结构、预埋件、支座进行检查。 事件三:施工前,施工单位针对本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危险性较大工程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按照流程进行审批。 【问题】 1.对于整个桥梁的分段应如何排序?用数字和“→”表示。 2.分别计算本大桥需预制40mT梁的边梁、中梁的数量。(单位:片) 3.写出图中结构层A名称,写出其作用。B是什么机械?B的运行对场地有哪些要求? 4.事件一中,哪3条是错误的?并改正错误之处。 5.事件二中,写出应检查的项目。 6.事件三中,需要编制哪些专项施工方案,写出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流程。
1145. 【背景资料】 某公司项目部承建一项市区新建道路主干道工程,全长1200m,其中一段为填方工程,该处地下水位较高,设计采取土方回填。道路结构层为200mm厚的石灰土底基层、300mm厚的水泥稳定砂基层、80mm密级配AC—20下面层以及60mmSMA—16上面层,道路横向排水坡度为1.5%。典型施工断面图如下图所示: [662305_15.gif] 考虑到该区地下水位较高,设计采取了路基加固措施,并在填方路基的顶面设置了D层。施工单位为了提高基层和面层的粘结性,提高整体稳定性,在基层的顶面先后施工了C层和B层,并在上下面层之间设置了A层。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调查周边环境,建筑物较多,地下有现有管线和国防电缆等。施工单位据此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了分部工程有路基、基层、面层和附属构筑物。 事件二:针对石灰土的施工,监理单位要求不得路拌,应采取厂拌,并在压实和养护阶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压实度和养护后的强度。考虑到冬期来临,监理要求加快施工进度。 事件三:沥青面层施工进入冬期,政府部门指令采取可靠措施赶工,保证民生工程的顺利验收和投入使用。 【问题】 1.写出图中ABCDE的名称分别是什么?D宜采取哪些材料?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需要考虑哪些现场因素? 3.如何对石灰土底基层进行压实和养护? 4.石灰土底基层宜在进入冬期前多少天停止施工? 5.写出路基分部工程有哪些分项工程?
1146. 【背景资料】 某A公司承建南方某城市水厂建设工程,将水池基坑开挖分包给B公司。该基坑场地属江河冲积阶地,主要为平地,地形起伏较小,周围建(构)筑物较少,土质为粉质黏土、砂类土及底部少量卵石,有少量浅层滞水,无需考虑降水施工。 合同约定6月1日进场施工,施工前,B公司项目部按A公司项目部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了明挖基坑开挖施工方案,采用无支护的放坡开挖形式,开挖基坑弃土部分堆积在基坑两侧,基坑边坡的坡度表如表4所示。项目部进场施工后,监管部门在对该施工单位检查中发现诸多问题,要求针对以下事件和隐患,停工整改。 [662719_18.gif] 事件一:项目部进场后,由项目经理主持了设计交底。 事件二:在现场调研和审图基础上,就开挖图中存在的问题如图所示,施工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多项设计变更申请。 [662804_19.gif] 事件三:在组织基坑开挖时发现以下问题时,监理处理不及时:①未按要求放坡;②现场未采取有效护坡措施,存在多次坍塌现象;③用挖掘机挖出的土方除外运一部分外,其他均堆放在基坑两侧,堆高2米左右;④夜间存在人员滑落基坑事件。 【问题】 1.施工单位基坑开挖采用此方法的原因是什么?此方法有哪些特点? 2.事件一、二的做法有无不妥之处?如不妥,写出正确做法。 3.结合开挖图,指出事件三中除了监理发现的问题外,还存在哪些问题。 4.根据图及表4,确定基坑左右两侧的坡度,并计算两侧开挖坡顶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