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背景资料:
某一级公路,交通荷载等级为重交通。路面结构从上而下为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单位人力、设备条件,基层与底基层采中心站集中拌和法施工;面层采用滑模机械铺筑。施工中有如下事件发生:
事件一:在基层施工中,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上限取6%的水泥剂量,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进行铺筑,基层厚度30cm,分两层铺筑,两层施工要求在同一天完成。
事件二:面层施工中,水泥混凝土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时每批量附有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指标合格的检验证明,检测中发现水泥混凝土用水泥的成分、物理性能等路用品质部分指标不达标。粗集料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细集料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机制砂,粗细集料质量不低于Ⅱ级的要求。
问题:
1.该底基层的拌合设备有哪些?底基层还可采用什么施工方法?
2.改正施工单位在事件一中的错误做法。
3.指出施工单位在事件二中的错误做法并改正。
4.摊铺该路面面层的基准线布设应满足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1.该底基层的拌合设备有强制式拌合机、卧式双转轴桨叶式拌合机、普通水泥混凝土拌合机。底基层还可采用路拌法施工。
2.水泥剂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
水泥稳定土基层分层施工时,第二层必须在第一层养护7d后方可铺筑。铺筑第二层之前,应在第一层顶面洒少量水泥或水泥浆。
3.“水泥混凝土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错误,水泥混凝土应采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4.(1)滑模摊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应采用单向坡双线基准线。
(2)基准线桩纵向间距直线段不宜大于10m,桥面铺装、隧道路面及竖曲线和平曲线路段宜为5~10m,大纵坡与急弯道可加密布置。基准线桩最小距离不宜小于2.5m。
(3)基层顶面到夹线臂的高度宜为450~750mm。基准线桩夹线臂夹口到桩的水平距离宜为300mm。基准线桩应固定牢固。
(4)单根基准线的最大长度不宜大于450m。架设长度不宜大于300m。
(5)基准线宜使用钢绞线。采用直径20mm的钢绞线时,张线拉力不宜小于1000N;采用直径30mm钢绞线时,不宜小于2000N。
(6)基准线设置后,应避免扰动、碰撞和振动。多风季节施工,宜缩小基准线桩间距。
配套案例题(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