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某高校新建宿舍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进场了一批袋装的水泥。总承包一次300t作为一检验批进行抽样复试,并对水泥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进行复试。监理检查时发现现场砌筑时用的水泥出厂日期超过4个月,责令将次批水泥清退出场。
事件二:施工中,钢筋工长为节约材料,将加工剩余的约3m长钢筋焊接至8.5m在剪力墙中作为部分受力钢筋使用;征得监理单位同意后,原底板HRB400级钢筋,用符合规范要求的HRB350的钢筋代换。
事件三:由于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较为复杂,施工方将其作为施工管理要点,专门编制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方案中明确基础底板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进行施工。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当地最高气温为38℃,混凝土最高入模温度40℃。浇筑完后12h后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膜一层保温岩棉养护7d。测温记录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5℃.其表面最高温度45℃。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底板表面泥凝土有裂缝,经钻芯取样检查,取样样品均有贯通裂缝。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二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3.事件三中基础底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温控指标应符合哪些规定?
4.简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措施。(至少5条)
正确答案:
1.不妥之处一:总承包以300t作为一检验批进行抽样复试。
理由: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检验批。
不妥之处二:总承包单位对水泥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进行复试;
理由:总承包单位还应对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进行复试。
不妥之处三:监理检查时发现现场砌筑时用的水泥出厂日期超过4个月。
理由:水泥出场超过3个月的,应进行复验,并按照复验结果使用;
2.不妥之处一:钢筋工长为节约材料,将加工剩余的约3m长钢筋焊接至8.5m在剪力墙中作为部分受力钢筋使用。
理由:接头数量过多,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不妥之处二:征得监理单位同意后,原底板HRB400级钢筋,用HRB350的钢筋代换。
理由: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3.混凝土入模温度过高;混凝土浇筑后未在12h内进行覆盖;养护时间过短;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等原因导致产生裂缝。
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浇筑体的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2)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
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d;
4)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水胶比,减少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如降低拌合水温度;骨料用水冲洗降温等。
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5)可在基础内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度。
6)设置后浇缝,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
7)大体积混凝土可采用二次抹面工艺,减少表面收缩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