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某高校新建宿舍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进场了一批袋装的水泥。总承包一次300t作为一检验批进行抽样复试,并对水泥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进行复试。监理检查时发现现场砌筑时用的水泥出厂日期超过4个月,责令将次批水泥清退出场。
事件二:施工中,钢筋工长为节约材料,将加工剩余的约3m长钢筋焊接至8.5m在剪力墙中作为部分受力钢筋使用;征得监理单位同意后,原底板HRB400级钢筋,用符合规范要求的HRB350的钢筋代换。
事件三:由于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较为复杂,施工方将其作为施工管理要点,专门编制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方案中明确基础底板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进行施工。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当地最高气温为38℃,混凝土最高入模温度40℃。浇筑完后12h后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膜一层保温岩棉养护7d。测温记录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5℃.其表面最高温度45℃。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底板表面泥凝土有裂缝,经钻芯取样检查,取样样品均有贯通裂缝。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二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3.事件三中基础底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温控指标应符合哪些规定?
4.简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措施。(至少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