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关于说服,正确的说法包括( )。
  • A.
    (来学网)说服者的吸引力与说服力呈正相关
  • B.
    (来学网)畏惧情绪一定会增强说服的效果
  • C.
    (来学网)预先警告有利于说服
  • D.
    (来学网)自尊水平高的人不容易被说服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心理学中态度转变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有多个方面:(1)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传递者的威信、立场、意图和说服力);(2)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3)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人格因素、个体的心理倾向);(4)情景因素(预警、分心、重复)。其中,如果接受者对高吸引力的传递者有较高的认同,就容易接受他们的说服。故选项A正确。在人格因素方面.如依赖性较强的接受者比较容易被说服、自尊性水平比较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的态度不易转变。故选项D正确。而信息差异、畏惧和重复和说服效果之间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这是因为任何态度的转变都是在沟通信息与接受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研究表明,对于威信高的传递者,这种差异较大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较大;对于威信低的传递者,这种差异适中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较大。而信息如果唤起人们的畏惧情绪,一般有利于说服。但畏惧与态度转变的关系不是正的线性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畏惧的唤起能增强说服的效果(选项B错误)。但是,如果畏惧太强烈,反而会使人失去行动的能力或使人忽视、拒绝沟通本身,结果会使态度转变较少。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畏惧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最后,信息为中等频率的重复,说服效果较好。重复频率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说服。而预警和分心均有双重作用:这是因为如果接受者原有态度不够坚定,对态度对象的卷入程度低,预警可以促使态度的转变,反之,如果态度与接受者的利益密切相关,预警反而会抵制态度的转变(选项C错误);分心也是如此,只有当分心能干扰在没有分心的情况下有效的反驳过程时,分心才能导致被说服。也即当议题是我们熟悉的、而且我们已经对此形成自己的看法时,比我们没有形成一定的看法时,分心更容易导致被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