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为某水厂改扩建工程总承包单位。工程包括新建滤池、沉淀池、清水池、进水管道及相应的设备安装。其中设备安装经招标后由B公司实施。施工期间,水厂要保持正常运营。新建清水池为地下式构筑物。池体平面尺寸为128m×30m,高度为7.5m,纵向设两道变形缝,其横断面及变形缝构造如图3-9、图3-10所示。
鉴于清水池为薄壁结构且有顶板,方案确定清水池高度方向上分三次浇筑混凝土并合理划分清水池的施工段。(来学网)
A公司项目部进场后将临时设施中生产设备搭设在施工的构筑物附近,其余的临时设施搭设在原厂区构筑物之间的空地上,并与水厂签订施工现场管理协议。B公司进场后,A公司项目部安排B公司临时设施搭设在厂区内的源料堆场附近,造成部分滤料损失。水厂物资部门向B公司提岀赔偿滤料损失的要求。
问题:
1.析本案例中施工环境的主要特点
2.水池高度方向施工需设置几道施工缝,应分别在什么部位?
3.出图3-10中a、b材料的名称。
4.述清水池划分施工段的主要依据和施工顺序,清水池混凝土应分几次浇筑?
5.出本工程其余临时设施种类,指出现场管理协议的责任主体6简述水厂物资部门的索赔程序
正确答案:
1.案例中施工环境的主要特点:露天施工环境复杂,危险性大交叉作业多,特种作业多,需要协调多场地限制,新旧工程同时建设生产不停环保文明。
2.清水池高度方向施工需设置2道施工缝。一道设在底板上池壁八字墙上150~200mm处另一道设在顶板八字墙下150~300mm处。
3.3-10中,a材料的名称为防水嵌缝材料;b材料的名称为中埋式止水带。
4.水池划分施工段的主要依据:(1)相关规范要求;(2)设计特殊性要求;(3)施工缝、变形缝、立柱的位置;(4)现有机械设备条件及劳动力情况;(5)划分应有利于安全和质量。(6)方便施工。清水池施工顺序: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础处理→垫层→防水层→底板浇筑→池壁浇筑→顶板浇筑→功能性试验。清水池混凝土应分9次浇筑。
5.工程其余临时设施种类有:(1)办公设施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保卫传达室。(2)生活设施包括宿舍、食堂、厕所、淋浴室、阅览娱乐室、卫生保健室。(3)辅助设施,包括道路、现场排水设施、围墙、大门等。现场管理协议的责任主体:A公司和水厂。
6.厂物资部门应由企业出面通过监理单位进行反索赔。应根据总承包合同向A公司提出索赔由A公司再根据分包合同向B公司追偿。但水厂应在一定时间内提供有效损失证明、明确索赔理由和对象提出索赔金额。
配套案例题(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