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冶炼安全

873. 2020年9月14日上午9时许,位于北方某经济开发区焦化厂化产车间发生一起急性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70.8万元。公司现设生产技术部、安环部、机电设备部、供销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6个职能部门,从业人员546名,其中生产技术部化产车间(事故发生车间)VOCs处理系统(事故中有毒气体来源)操作人员6名。公司现有60万吨/年JNDK43-99D型捣固焦炉2*54孔及其配套的冷鼓、蒸氨、水洗氨、洗脱苯、脱硫、地面除尘、脱氮、生化污水处理等设施,于2005年10月建成投产。2017年10月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达标证书,有效期至2020年5月14日。 2020年9月14日8时40分左右,化产车间副主任张某某检查VOCs处理系统设备运行情况时发现苏某某(系统操作工)在酸洗塔、碱洗塔排液作业过程中倒地,立即呼喊。正在附近进行维修作业的芦某某(洗涤岗位操作工)、张某某(化产车间设备副主任)等6人听到呼喊后,芦某某等3人迅速施救,在施救过程中中毒倒地。正在脱苯蒸馏泵房内巡检的王某(蒸馏岗位操作工)发现情况不对后立即跑回控制室,电话报告化产车间主任郭某某。 郭某某组织当班班长杨某某等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去事故现场将倒地的5人抬离现场,并组织进行了急救,期间郭某某于9时22分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并用对讲机将事故情况向公司法人代表安某某汇报。上午9时40分,医院3辆救护车赶到事故现场,将5名中毒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抢救,苏某某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2020年9月15日晚21时许,有群众到县应急局举报:“该焦化厂发生多人中毒死亡事故,是否上报?要求核实严查。”应急管理局接到举报后随即向县政府分管领导报告,并由分管领导立即向主要领导报告。县委、县政府当晚22时召集会议,责成由应急局牵头,公安、经济开发区等部门参加,组成核查组连夜入企业进行核查,于2020年9月16日上午7:30左右将情况初步核实完毕,2020年9月16日上午9时左右,县委、县政府对事故情况按程序进行了对口上报。 9月16日9时23分,县应急局书面报告市应急局。 9月16日9时42分,市应急局书面报市委、市政府,从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报省应急厅。事故发生后,截止县政府事故核查组进入企业核查前,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及应急局均未接到该焦化厂发生事故的报告。 后经调查,事故直接原因主要是: 违规操作,盲目施救。化产车间VOCs岗位操作工苏某某未按操作规程作业,在将酸洗塔废液排入地槽后,未将地下槽内的废液转输至焦油氨水机械化澄清槽内,也未确认地槽内废液的pH值,直接打开废酸液排放阀门排液。地下槽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大量有毒气体(硫化氢)并迅速扩散至地面,致其中毒。正在进行维修作业的芦某某等3人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874. 某市A钢铁有限公司始建于2008年9月,是集烧结-焦化-炼铁-煤气-发电为一体的民营钢铁联合企业,企业有炭化室高度6m、55孔顶装煤焦炉2座;2500m³高炉2座,180t顶底复吹转炉3座等。钢铁公司设有10×10 4m³干式煤气柜一座(工作压力P=10kPa,工作温度为35℃),当地大气压P0=101.20kPa。已知高炉煤气密度ρ=1.30kg/m³,温度为0℃,压力为101.30kPa。该单位设有煤气防护站,配有正压式空气呼吸器50套、氧气呼吸器40套、防爆应急灯等应急救援设备。 该单位严格落实关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定,深入贯彻法律法规要求,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实现公司安全生产不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为目标,通过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构建安全长效机制,结合本单位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按要求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备案,定期组织演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计算高炉煤气柜最大储存量并判断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如构成重大危险源,对该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β=2,α=2.0)。(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结合《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简述煤气防护站可行使的权利。 3.结合《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简述干式煤气柜施工完毕应检查确认的事项。 4.简述带煤气作业的预防控制措施。 5.依据《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简述该企业对重大危险源应做好的管理措施。
875. 位于N市Q区的F特钢公司是一家集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2019年5月29日16时23分,炼铁厂二号高炉在处理异常炉况过程中,炉内压力瞬间陡升,造成煤气上升管波纹补偿器爆裂,炉内大量高温焦炭从爆裂处喷出,掉落在出铁场平台,导致平台及安全通道作业人员6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24万余元。 事故经过如下: 5月29日15时16分,二号高炉南出铁场出铁时,作业人员发现渣铁边出边结,导致铁口堵不上,被迫减风处理。16时整,白班值班工长沈某某与中班值班工长叶某交接班后,沈某某进入炉前勘察情况,叶某于16时20分开始对二号高炉实施减风操作。16时20分首次减风,风量从1199m3/min减至1026m3/min,热风压力239KPa,炉顶压力88.9KPa;16时21分第二次减风,风量减至869m3/min,热风压力221KPa,炉顶压力84.1KPa;16时22分,风量降至770m3/min,炉顶压力上升至99.2KPa;16时23分,炉顶压力瞬间陡升至300KPa(随后因超出可显示最大峰值,数据缺失),炉顶温度由152℃快速上升至696℃后数据缺失(超出显示范围)。约0.4秒后,东南、西南方向二根炉顶煤气上升管底部波纹补偿器处发生爆裂,上升管移位、形变,从波纹补偿器处断开,上升管旁的平台护栏受上升管撞击后落下,击穿南侧出铁场屋面彩钢瓦。波纹补偿器爆裂的瞬间,大量高温焦炭从爆裂处喷出、掉落,最远飞出距离约300米,集中掉落的高温焦炭造成南出铁场的9名作业人员和西侧安全通道上的1名员工被灼烫。 事故发生后,F特钢公司于16时25分电话向“110”“120”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并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16时30分,特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人赶到现场,统筹指挥企业应急救援工作,切断高炉热风、电源等能源介质,落实救护车、消防车,组织抢救伤员、清点人数、搜索事故现场。 经调查,事故直接原因:5月28日中班、29日白班,高炉四个上升管处炉顶温度显示约157-500℃(高于200-300℃的正常炉顶温度),且呈现不均,为降低炉顶温度,两个班次通过炉顶打水装置长时间连续打水,打入的液态水未经雾化,部分落在炉料上,在炉内减风操作时出现崩料,含水炉料落入炉体下部高温区,其中的水份迅速汽化,体积急剧膨胀(约1200-1500倍),引发炉内压力瞬间陡升。 同时因炉顶放散阀处于“手动”操作模式,未与炉顶压力联锁,未及时自动开启泄放炉内压力,导致上升管波纹补偿器爆裂,大量高温焦炭从爆裂处喷出,集中掉落在南出铁场作业平台和西侧安全通道,造成多人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应急管理部令第10号),简述本起事故可能涉及的重大事故隐患。 2.结合《炼铁安全规程》(AQ2002),简述打水停炉降料面的相关要求。 3.结合《炼铁安全规程》(AQ2002),简述串罐、并罐无料钟炉顶设备的检修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4.依据《炼铁安全规程》(AQ2002),简述大修停炉出残铁的安全注意事项。
876. 2022年2月18日10时23分许,位于南方某铸造厂炼钢车间2号电弧炉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13人轻微伤,直接经济损失890余万元。事故发生经过如下: 2月18日上午7时30分交班后,7时32分至8时26分,炼钢车间2号电弧炉冶炼完第一炉钢。 9时08分,2号电弧炉冶炼完第二炉钢。出钢水时,当班炉长杨某某在炉门口观察发现异常,怀疑炉中有漏水,遂立即将情况报告车间主任熊某某。熊某某接到报告后,赶到炉门口查看,发现2号炉壁纯氧枪枪头有不明显漏水情况,随即通知当班调度刘某某停用2号炉壁纯氧枪,并决定在冶炼第三炉钢后更换炉壁纯氧枪。期间,调度刘某某派人关闭了2号炉壁纯氧枪冷却水与氧气阀门,并通知做好氧枪更换准备工作。 9时28分,开始2号电弧炉第三炉钢冶炼。 9时30分许,钳工蓝某从仓库领取3支炉壁纯氧枪,并送至电弧炉区域。 10时00分,第三炉钢测温为1594℃,倾动炉体出钢水。 10时02分,第三炉出钢后,炉中余留钢水约49.4t,开始更换2号炉壁纯氧枪。黄某与钳工朱某拆下损坏的炉壁纯氧枪(炉壁纯氧枪因冷却水关闭被烧坏变短,拆卸耗时较短),将新炉壁纯氧枪焊接固定后,连接原冷却水金属软管时发现其已损坏无法使用,于是派人去仓库领取新冷却水金属软管。 期间,新炉壁纯氧枪在无冷却水循环降温情况下置于炉中高温钢水上方烘烤。 10时13分许,钳工朱某将新的冷却水金属软管送到现场并开始安装。 10时23分许,新炉壁纯氧枪冷却水金属软管连接完成。(此时新安装的炉壁纯氧枪一直被炉内约49.4t、1500℃左右的高温钢水烘烤约19分钟,炉壁纯氧枪铜质喷头与钢管连接部分的强度性能下降)。 朱某随即打开2号炉壁纯氧枪进、回冷却水阀门,冷却水在枪身高温状态下快速汽化形成蒸汽压力,并与原冷却水压力(0.6MPa)相互叠加形成合力,炉壁纯氧枪无缝钢管靠近铜质喷头处在压力作用下发生爆裂,同时铜质喷头脱离枪身并与冷却水先后高速喷射进入高温钢水内部,与高温钢水相遇,冷却水急剧汽化膨胀引起电弧炉中初始爆炸,炉体相关水冷件被爆炸损坏,导致大量冷却水进入炉内引发二次爆炸。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可能造成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依据《炼钢安全规程》(AQ2001),简述电炉冶炼期间发生冷却水漏入熔池时的处理措施。 3.结合《炼钢安全规程》(AQ2001),简述电炉修炉的安全控制措施。 4.结合《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辨识电炉生产主要事故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