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

2552. 某地铁盾构工作井,平面尺寸为18.6m*18.8m,深28m,位于砂性土、卵石地层,地下水埋深为地表以下23m。施工影响范围内有现状给水、雨水、污水等多条市政管线。盾构工作井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加钢支撑,盾构工作井周边设降水管井。设计要求基坑土方开挖分层厚度不大于1.5m,基坑周边2m-3m范围内堆载不大于30MPa,地下水位需在开挖前1个月降至基坑底以下1m。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有如下事项: 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如图4所示,布置内容有施工围挡范围50m*22m,东侧围挡距居民楼15m,西侧围挡与现状道路步道路缘平齐;搅拌设施及堆土场设置于基坑外缘1m处;布置了临时用电、临时用水等设施;场地进行硬化等。 2、考虑盾构工作井基坑施工进入雨季,基坑围护结构上部设置挡水墙,防止雨水浸入基坑。 3、基坑开挖监测项目有地表沉降、道路(管线)沉降、支撑轴力等。 4、应急预案分析了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可能引起基坑坍塌的因素包括钢支撑敷设不及时、未及时喷射混凝土支护等。 [810003_1.gif] 问题: 1、基坑施工前有哪些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需要专家论证? 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还应补充哪些临时设施?请指出布置不合理之处。 3、施工组织设计(3)中基坑监测还应包括项目? 4、基坑坍塌应急预案还应考虑哪些危险因素?
2553. 某公司中标承建污水截流工程,内容有:新建提升泵站一座,位于城市绿地内,地下部分为内径5m的圆形混凝土结构,底板高程-9.0m;新敷设D1200mm和D1400mm柔性接口钢筋混凝土管道546m,管顶覆土深度4.8m~5.5m,检查井间距50m~80m;A段管道从高速铁路桥跨中穿过,B段管道垂直穿越城市道路,工程纵向剖面如图2所示。场地地下水为层间水,赋存于粉质黏土、重粉质黏土层,水量较大。设计采用明挖施工,辅以井点降水和局部注浆加固施工技术措施。 [8095937_9.gif] 施工前,项目部进场调研发现:高铁桥墩柱基础为摩擦桩;城市道路车流量较大;地下水位较高,水量大,土层渗透系数较小。项目部依据施工图设计拟定了施工方案,并组织对施工方案进行专家论证。根据专家论证意见,项目部提出工程变更,并调整了施工方案如下:1、取消井点降水技术措施; 2、泵站地下部分采用沉井法施工;3、管道采用密闭式顶管机顶管施工。该项工程变更获得建设单位的批准。项目部按照设计变更情况,向建设单位提出调整工程费用的申请。 问题: 1、简述工程变更采取1和3措施具有哪些优越性? 2、给出工程变更后泵站地下部分和新建管道的完工顺序,并分别给出两者的验收试验项目。 3、指出沉井下沉和沉井封底的方法。 4、列出设计变更后的工程费用调整项目
2554. 某项目部在10月中旬中标南方某城市道路改造二期工程,合同工期3个月,合同工程量为:道路改造部分长300m,宽45m,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与一期路面顺接。新建污水管道DN500深埋4.8m,旧路部分开槽埋管施工,穿越一期平交道口部分采用不开槽施工,该段长90m,接入一期预留的污水接收井,如图3所示。 [810000_1.gif] 项目部根据现场情况编制了相应的施工方案: (1)道路改造部分:对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充分调查后,作出以下结论:①对有破损、脱空的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全部挖除,重新浇筑;②新建污水管线采用开挖埋管。 (2)不开槽污水管施工部分:设一座工作井,工作井采用明挖法施工,将一期预留的接收井打开做好接收准备工作。 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没能通过被退回,要求进行修改后再上报,项目部认真研究后发现以下问题: (1)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损、脱空部位不应全部挖除,应先进行维修。 (2)施工方案中缺少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道路基层加铺沥青混凝土具体做法。 (3)施工方案中缺少工作井位置选址及专项方案。 问题 1.对已确定的破损、脱空部位进行基底处理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方法? 2.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调查时,采用何种手段查明基层等相关情况? 3.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道路基层加铺沥青混凝土前,哪些构筑物的高程需做调整? 4.工作井位置应按什么要求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