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题库_流行病学模拟试题(第二章)
2017年05月11日 来源:郝达教育第二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
【A型题】
1.对病因含义最确切的表达是
A.病原微生物 B.物理因素 C.化学因素
D.心理因素 E.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
2.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A.机体抵抗力下降
B.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存在
C.人群中营养状况普遍不良
D.致病因素与宿主同时存在
E.致病因素、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失去平衡
3.在病因研究的轮状模型中,强调宿主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
A.生物因素 B.环境因素 C.物理因素 D.精神因素 E.化学因素
4.证明某因素是某病的病因须经历的步骤是
A.调查各病例,寻找其共同因素,并用此因素作实验,实验成功则病因成立
B.从疾病的频率和分布中形成假设,经分析验证再进行病因推断
C.先对各病例进行检验,找出可疑病因,再作实验证实
D.从病理资料提出病因假设,再通过实验证实
E.从临床资料提出病因假设,再经干预措施证实
5.从疾病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与疾病发生有关的三大因素是
A.病人、病原携带者、非病人
B.遗传、营养、身体锻炼
C.易感性、传播途径、传染源
D.宿主、环境、病原物
E.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6.验证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
A.病例对照研究 B.现况调查 C.队列研究 D.抽样调查 E.实验研究
7.判断因果联系时的必要条件是
A.联系的合理性
B.联系的强度
C.联系的一致性
D.时间顺序,即先“因”后“果”
E.联系的剂量反应关系
8.夏季因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升高而引起的蚊媒传染病的流行属于
A.在流行病学三角模型中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B.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C.病因、宿主环境三要素保持动态平衡
D.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增加
E.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增加
9.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宿主因素决定人们对疾病的易感性
B.病因、宿主、环境为疾病发生的三要素
C.病因作用于宿主即可发生疾病
D.环境因素影响人们对疾病的暴露程度
E.宿主、环境病、因三要素保持平衡则人们呈健康状态
10.1988年,上海市发生甲型肝炎大流行,病毒主要通过生食毛蚶而侵入人体,毛蚶为病因的工作假设是通过下列哪种方法找出的
A.共变法 B.排除法 C.实验法 D.求异法 E.求同法
11.宿主状态是遗传因素与下列哪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A.生物因素 B.物理因素 C.环境因素 D.化学因素 E.精神因素
12.下列哪一项不是病因推断的标准
A.相对危险度较大 B.因先于果 C.致病因素与疾病一一对应
D.因素的分布与疾病的分布一致 E.生物学上言之成理
13.在病因推断过程中,反映某个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最常用下列哪个指标
A.特异危险度 B.相对危险度 C.归因危险度
D.人群归因危险度 E.病因分值
14.在建立病因假设的时候,所用的逻辑思维法则通常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排除法 E.演绎法
15.疾病发生的三角模型存在的缺陷是
A.强调病原物 B.强调环境 C.强调宿主 D.强调遗传因素
E.强调病原物、宿主和环境同等重要
16.在病因学上,轮状模型与三角模型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
A.更强调影响疾病发生的三要素
B.有差别地看待疾病的三要素
C.强调环境及环境与机体的密切关系
D.更强调特异性病原学说
E.更强调环境的作用
17.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轮状模型用于疾病的多因素研究而不强调疾病单一致病因子的作用
B.病因网用于疾病多因素研究而不强调疾病单一致病因子的作用
C.轮状模型的生物,物理化学和社会环境三个组成部分的比重随宿主的遗传因素的不同而异
D.轮状模型中的生物,物理化学和社会环境三个组成部分的比重因病种的变化而异
E.遗传因素对不同的病种所起的作用不一
18.确定暴露于某因素与某病发生因果关系时,下列哪一条可不加考虑
A.联系的强度和特异性
B.剂量反应关系与现代科学知识协调
C.时间顺序即暴露于疾病发生之前
D.对联系进行统计学检验所得P值大小
E.不同研究条件(地点、时间、人群)所得结果一致性
19.病因研究中要获得工作假设,有一种方法是求异法,例如
A.某学校发生食物中毒,患者均为进食学生午餐盒饭者,不进食者不发生,因而盒饭为可疑病因
B.某市发生散发食物中毒多起,经调查患者均有进食某熟食店某食品史,该食品为可疑病因
C.某厂供应的学生午餐饭盒,供应若干学校,各校用餐人数不等,用餐多的学校食物中毒发生人数多,该厂盒饭为可疑病因
D.某厂供应相同的午餐饭盒给若干学校,仅一个学校发生食物中毒,经调查食物中毒发生在该校自供午餐的班级,因而该厂盒饭并非病因
E.某市发生食物中毒多起,经化验大多由同一病原微生物所致
20.形成病因假设的一种方法是“求同法”,例如
A.某学校发生食物中毒,患者均为进食某项食品者,不进该食品者不发病,因而该项食品为可疑病因
B.某市发生散发食物中毒多起,经调查患者均有进食某熟食店某熟食史,因而该熟食为可疑病因
C.某厂供应的学生午餐饭盒,供应若干学校,各校用餐人数不等,用餐多的学校食物中毒发生人数多,该厂盒饭为可疑病因
D.某厂供应相同的午餐饭盒给若干学校,仅一个学校发生食物中毒,经调查食物中毒发生在该校自供午餐的班级,因而该厂盒饭并非病因
E.某市发生食物中毒多起,经化验大多由同一病原微生物所致
21.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一般程序是
A.从人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
B.从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
C.从间接联系到因果联系
D.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
E.从人为联系到因果联系
22.某因素与某病有统计学上的关联,特别是RR或OR较大时,要确定该因素为某病的病因尚需
A.肯定该因素须发生在疾病之前
B.排除选择偏性
C.排除信息偏性
D.排除混杂
E.排除该因素与疾病的联系为虚假联系和间接关联
23.推断某因素与某病有因果关系,此因素应与该病关联且有一定强度,在不同研究中此关联不断出现,可疑的病因出现在前,且在医学和生物学上言之成理,还需要
A.关联必须特异,即某因素仅与某病有联系
B.因素与疾病必须是真联系不是假关联或间接关联
C.排除选择偏性或信息偏性
D.疾病的诊断必须正确
E.因素与疾病的分布相符,并有剂量反应关系
24.关于因果联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剂量-反应关系表明不存在因果联系
B.联系的强度越大,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越大
C.联系的一致性好,说明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大
D.先因后果是判断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
E.联系的合理性好,表明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大
25.下列哪项不是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
A.时间顺序 B.联系的合理性 C.样本大小
D.剂量反应关系 E.联系的强度
【B型题】
问题 26~29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推法
E.假说
26.若多种不同情况与某病的存在有联系,且这些情况均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则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病因
27.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A情况的发病率显著高于B情况,且A情况有某因素存在,B情况没有该因素,则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病因
28.当一种疾病的分布与另一种病因已清楚的疾病的分布相似时,则这两种病可能有共同的病因
29.疾病发生的频率随某因素的强度或频率变化时,则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病因
【C型题】
问题 30~31
A.生物性致病因素
B.物理因素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30.传染病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是
31.职业病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是
问题 32~34
A.充分病因
B.必要病因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
32.结核杆菌是导致肺结核的
33.吸烟是导致肺癌的
34.营养状况差是导致肺结核的
【X型题】
35.在单病因学说中,Koch提出的原则包括
A.该传染因素在每个病例均存在
B.此微生物必须能够分离并可培养生长
C.此微生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可引起此种特异疾病
D.由被接种的动物能够分离出此微生物并加以鉴定
E.该传染因素可引起每个人发病
36.形成病因假设的途径有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探讨法 D.共变法 E.类推法
37.病因与疾病之间存在统计学联系的可能性有
A.虚假联系 B.间接联系 C.正确联系 D.因果联系 E.抽样误差大于5%
38.在病因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测量偏倚 E.文献偏倚
选择题参考答案
1.E 2.E 3.B 4.B 5.E 6.E 7.D 8.D 9.C 10.E
11.C 12.C 13.B 14.E 15.E 16.B 17.D 18.D 19.A 20.B
21.D 22.E 23.E 24.A 25.C 26.A 27.B 28.D 29.C 30.A
31.B 32.B 33.D 34.D 35.ABCD 36.ABDE 37.ABCD 38.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