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记忆】2020年助理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第三章考点
2019年12月28日 来源:来学网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人类行为
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一)人类需要的含义: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人类需要的层次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或称低级生理性和高级社会性需要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三种需要:生存、关系、成长3莫瑞的需要理论:生理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起源划分)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的对象划分)
3、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对需要的迫切程度)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一)人类行为的含义:广义——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狭意——指外显行为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2、新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三)人类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动态性4、指向性5、可控性6、发展性
(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
(一)含义: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二)特点:1、多样性2、复杂性3、定性4、变化性
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一)家庭1、娇纵型2、支配型3、专制型4、放任型5、冲突型6民主型
(二)朋辈群体: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
(三)学校1、长期系统的正规教育2、特定的社会价值规范
(四)工作单位1、使个人学习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2、指导个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调适自我,以适应相应的工作需求与社会需求。
(五)社区1、某些成员具有共同特征2、成员这间存在复杂的社会关系3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对成员行为有约束性4成员对社区具有认同感必归属感
(六)文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
(七)大众传媒
三、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1、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人类行为能够改为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第三节 人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婴幼儿阶段:出生至3周岁。身高体重大脑发育迅速;从先天性的反向活动慢慢过渡到目标取向行为;社会化分三阶段0至6个月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7个月至两周岁社会感性联接建立阶段2至三周岁伙伴关系发展阶段
(二)婴幼儿阶段面临主要问题:遗传机制的心理发育不健全,缺少充分的照料等,导致偏差行为主要有拒食、吮吸手指,咬指甲和心理自闭等
二、学龄前阶段:3——6岁,
(一)智为发展迅速,动作和语言发展迅速,社会性发展不断由低级向高级
(二)主要问题:口吃、攻击、沉迷电视等
三、学龄期阶段1、各生理系统进一步发展,各方面技能发展,掌握完整动作熟练程度日益提高2、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的发展,认知发展属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注意力的稳定,范围,分配能力,转移能力渐强3、形成自已的道德意识
(二)学龄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学习困难等。
四、青少年阶段12——18岁,“成长期”“混沌期”“危险期”
(一)青少年阶段主要特征1、各种生理机能逐步增强,第二性征基本成熟;2、思维三特点⑴抽象逻辑思维是通过假设的,形式的,的反省的思维⑵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阶段⑶青少年阶段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3、社会化发展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二)青少年阶段主要问题:早恋、犯罪、适应不良。学业失败导致多重负面影响
五 青年阶段:18——35岁
(一)主要特征1、生理发展成熟稳定。2、心理;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均达成熟水平3、社会性发展更为成熟,表现为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三方面。
(二)青年阶段主要问题:角色转换冲突、工作遭遇歧视、婚姻家庭的调适等
六、中年阶段35——60,生活结构体系最复杂时期。1、生理机能不断发生变化2、个体认知发展错综复杂,固定智力上升流动智力下降,智力技巧稳定,实用智力增长3、真正承担公导责任义务并体现出符合其身份的社会行为。
中年阶段主要问题:适应更年期及婚姻关系变化
七 老年阶段60岁以后
(一)主要特征:1、生理功能退化,疾病出现。2、认知表现有成熟稳重一面,也有衰退一面3、社会角色消退,社会地位下降。
(二)老年阶段主要问题:1、退出就业领域产生无用感、经济出入减少产生困难3、退出社会生活领域使人际关系淡化产生孤独感4、老年疾病增加5、面对死亡疾病产生的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