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临床医学检验学考试检验基础章节考点:第二章
2017年06月22日 来源:郝达教育第二章 红细胞检查
红细胞检查内容:
RBC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其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等。
形态:无核,双凹圆盘形 不染色:呈草黄色
RBC的生成及破坏:(见PPT)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干细胞原始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一、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原理(principle)】
血液用等渗稀释液稀释一定倍数→滴入血细胞计数盘→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RBC
数→换算得每升血液中的RBC数。
【参考范围(range)】
成年女性:(3.5~5.0)×1012/L
成年男性:(4.0~5.5)×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4.0~4.3)×1012/L
儿童:(4.0~4.5)×1012/L
【临床意义(clinical meaning)】
一、生理性变化
(一)生理性增多
1.机体缺氧而使RBC代偿性↑:新生儿、高原生活、强烈的体力劳动
2.成年男性比女性高:男性在6~7岁时最低,25~30岁时达高峰。女性21~35岁维持最低水平。
3.其他:抽烟、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
(二)生理性减少
1.生长发育造血原料相对不足:从6个月至2岁婴幼儿
2.造血功能减退:部分老年人生理性贫血
3.血容量增加:妊娠中晚期
二、病理性变化
(一)病理性增多
1.相对增多:血液浓缩
2.绝对性增多:①继发性增多:如心肺疾病②原发性增多:如真性RBC增多症
高于6.8×1012/L应采取治疗措施
(二)病理性减少
1.RBC生成减少:※骨髓功能衰竭:AA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IDA、MA
2.RBC破坏过多:※内在缺陷 ※外在异常
3.RBC丢失过多:低于1.5×1012/L应考虑输血
二、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 measurement
(一)Hb分子结构及成分: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或HGB)是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
0.347g铁相当于100gHb;每克Hb可携带1.34ml氧。
4.其它:
①还原Hb:Fe2+
②氧合Hb:与O2结合的Hb
③Hb衍生物:HbCO、SHb
④高铁Hb:Fe3+
2014年6月17日59P24
(二)Hb的测定:
ICSH(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haematology)推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CN)
1.原理:Hb是色素蛋白,在血液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利用高铁氰化钾将Hb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可与CNˉ结合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换算成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方法学评价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优点:①操作简单、显色稳定,便于推广。
②转化液较稳定,易保存。
③除SHb外各Hb均可测读A后直接计数。
④HiCN参考品可长期保存,便于质控。
缺点:①KCN剧毒,易污染环境。
②不能测SHb,HbCO转化慢。
③浊度高引起Hb浓度假性增高:高球蛋白血症,脂血,试剂混浊,WBC和Plt高。
(2)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DS-Hb)测定法
SDS能破坏WBC,摩尔消光系数未定。
(3)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HbF不能转化,最大吸收峰在575nm。
(4)叠氮高铁Hb测定法:
具有与HiCN法相似的优点,但仍存在试剂污染。
(5)溴代十六烷基三甲铵血红蛋白测定法:
不破坏WBC,精密度、准确性略低。
2014年6月17日65P25
4.参考值
新生儿:170~200g/L女:110~150g/L
男:120~160g/L
70岁以上老年人:男:94~122g/L女:87~112g/L
质量控制(1)血清浊度:(2)器材及试剂质量:(3)技术与操作:(4)废弃物的处理:
临床意义与RBC计数相似
(1)鉴别贫血类型:
IDA:RBC↓Hb↓↓MA:RBC↓↓Hb↓
(2)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血液总容量改变全身血浆容量改变
教学目标:
掌握: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Hb成分、种类及测定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的形态、计数
方法及测定的临床意义。
熟悉:血涂片制备与染色、红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了解:Hb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 measurement
(一) Hb分子结构及成分:
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或HGB )是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
血涂片的制备
(一)载玻片和推片:
载玻片推片
载玻片: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
推片:边缘光滑。
(二)血涂片制作:
良好血涂片:
①血膜至少长25mm。
②边缘整齐,两侧、两端留有空隙。
③头体尾分明:细胞从厚区到薄区逐步均匀分布。
④血膜末端无粒状、画线或裂隙。
(三)制备血涂片的影响因素
推制适当的血膜角度大,速度快→太厚,太短
推片边缘不光整→刷尖用力不均→厚薄不匀
血量过多、血液粘度高→无尾载玻片有油腻
血涂片染色
染色就是染料透入被染物并存留其内部的过程。
1..瑞氏染色法是血液染色最经典和最常用的染色法。
2.吉姆萨染色法
3.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法
4.细胞活体染色法
5.巴氏染色法
6.苏木素-伊红染色法
(一)瑞氏染色法(Wright Stain)
1. 瑞氏染料成分:
⑴ 美蓝(又称亚甲蓝 ,methylene blue,M+)
通常为氯盐,氯化美蓝(MCl),阳离子,一种碱性染料。
⑵ 伊红(eosin Eˉ):
通常为钠盐(NaE),阴离子,一种酸性染料。
⑶ Wright染料
MCl + NaEME+ NaCl
⑷ 甲醇(溶剂、固定剂):
① MEM+ + Eˉ
② 具有强大的脱水力。
可将细胞固定为一定形态;使蛋白沉淀为颗粒状、网状等结构;增强染色效果;
染色原理:物理的吸附作用 和化学的亲和作用
正常情况染色结果:
外观:淡紫红色
镜下:① RBC呈粉红色,略有碟状感。
② WBC浆中颗粒清楚,并显示各种细胞特有的色彩。
③ 细胞核染紫红色,核染色质结构清楚。
RBC嗜碱性颗粒 中性颗粒 嗜酸性颗粒
3. PH对细胞染色的影响:
PH↓→ 正电荷增多→ 易与伊红结合 →染色偏红
PH↑→ 负电荷增多→ 易与美蓝结合 →偏蓝
染色的质量保证
染液质量
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
染色过程
染液的冲洗
脱色与复染
4.方法学评价:
瑞氏染色法:
优点:对于细胞质成分及中性颗粒等的染色可获得很好的染色效果,
缺点:对细胞核的染色不如吉姆萨染色
吉姆萨染色:
原理:同瑞氏染色。
优点:本法对细胞核染色较好,结构更清晰。
缺点:胞质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差。
瑞-吉复合染色: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