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病原学检测

2020年01月07日 来源:来学网

病原学检测

  (一) 痰结核菌检查

  漱口后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的痰液,收集量约5ml,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显微镜下发现分枝杆菌,即可诊断肺结核;用集菌法进行结核杆菌培养,可了解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能力,亦可作药物敏感试验和菌型鉴定。

  (二)脑脊液常规检查

  正常成人脑脊液量为90~150ml。

  1.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①红色:常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

  ②黄色: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椎管阻塞(如髓外肿瘤)、多神经炎和脑膜炎等;

  ③乳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多所致,见于各种化脓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④微绿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等;

  ⑤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等。

  (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

  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梅毒等由于脑脊液中细胞数仅轻度增加,脑脊液仍清晰透明或微浊;

  结核性脑膜炎时细胞数中度增加,呈毛玻璃样混浊;

  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细胞数极度增加,呈乳白色混浊。

  (3)凝固物:正常脑脊液不含有纤维蛋白原,放置24小时后不会形成薄膜及凝块。当有炎症渗出时,因纤维蛋白原及细胞数增加,可使脑脊液形成薄膜及凝块。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静置1~2小时即可出现凝块或沉淀物;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可见液面有纤细的薄膜形成;蛛网膜下腔阻塞时,由于阻塞远端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常高达15g/L,使脑脊液呈黄色胶冻状。

  (4)压力: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0.78~1.76kPa(80~180mmH20)或40~50滴/分。

  压力增高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颅内非炎症性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颅外因素;还有其他如咳嗽、哭泣、低渗溶液的静脉注射等。

  压力减低主要见于脑脊液循环受阻;脑脊液流失过多;脑脊液分泌减少等因素。

  2.化学检查

  (1)蛋白定量及定性试验:

  【参考值】

  蛋白定性试验为阴性或弱阳性。

  蛋白定量(腰穿)儿童为0.20~0.40g/L;

  成人为0.15~0.45g/L。

  【临床意义】

  脑脊液中蛋白质增高主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如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为显著增加,结核性脑膜炎为中度增加,脊髓灰质炎和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呈轻度增加;其他如脑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梅毒等均可致蛋白质含量增高。

  (2)葡萄糖定量试验:

  【参考值】2.5~4.5mmol/L。

  【临床意义】

  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见于:①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糖含量可显著减少或缺如;②结核性脑膜炎;③累及脑膜的肿瘤(如脑膜白血病)、结节病、梅毒性脑膜炎、风湿性脑膜炎、症状性低血糖等都可有不同程度的糖减少。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增高主要见于病毒性神经系统感染、脑出血、下丘脑损害、糖尿病等。

  (3)氯化物定量检查:

  【参考值】120~130mmol/L

  【临床意义】

  结核性脑膜炎时,氯化物的含量明显减低,可降至102mmol/L以下;化脓性脑膜炎时氯化物减少不如结核性脑膜炎明显,多为102~116mmol/L;此外,如大量呕吐、腹泻、水肿等情况使血中氯化物减低,则脑脊液中氯化物亦随之减少。其他中枢系统疾患

  (如病毒性脑炎、脑脓肿等)则多属正常。

  3.显微镜检查

  【参考值】细胞计数

  成人为(0~8)×106/L,

  儿童为(0~10)×106/L

  【临床意义】

  (1)脑脊液中细胞增多: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指标。①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的细胞数显著增加,达数千×10 6/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②结核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增加,但多不超过5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淋巴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同时存在是本病的特征。③真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细胞总数轻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

  (2)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急性脑膜白血病细胞数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同时在脑脊液中可找到肿瘤细胞

  (3)脑寄生虫病:脑脊液中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可发现血吸虫、阿米巴原虫、弓形虫、旋毛虫幼虫等。

  (4)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红细胞明显增多,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4.细菌学检查

  一般采用直接涂片法,也可用培养或动物接种法。在病理情况下如细菌性脑膜炎,可发现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三)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1.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和RNA测定

  【参考值】

  ELISA和RIA法:阴性。

  (双抗体夹心法)

  放射免疫分析

  【临床意义】

  HAVAg阳性见于甲型肝炎患者,约70%~87%患者呈阳性。HAV-RNA阳性对早期诊断甲型肝炎有特异性,可用于检测粪便排菌情况和水源、食物污染状况。

  2.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和RNA测定

  【参考值】

  ELISA法:抗-HAV IgM、抗-HAV IgA均阴性;抗-HAV IgG阳性可见于感染后的人群。

  【临床意义】

  抗HAV-IgM阳性是特异性早期诊断指标;

  抗HAV-IgG阳性在恢复后期出现,并可持久存在,提示既往有感染,是获得免疫力的标志。

  (四)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测定

  【参考值】

  ELISA法:阴性[S/CO:≤2.1(S/CO:样品与对照的光密度比值)];

  RIA法:阴性;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阴性(滴度<1:8)。

  【临床意义】

  HBsAg阳性见于急性乙肝潜伏期;发病后3个月不转阴,则易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

  携带者HBsAg也呈阳性。

  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测定

  【参考值】

  ELISA和RIA法:阴性。

  【临床意义】

  抗-HBs是保护性抗体,其阳性检测结果提示机体有一定免疫力。

  一般在发病后3~6个月才出现,可持续多年。

  注射过乙型肝炎疫苗或抗-HBs免疫球蛋白者,抗-HBs可呈现阳性反应。

  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测定

  【参考值】

  ELISA和RIA法:阴性。

  【临床意义】

  HBeAg阳性表明乙型肝炎处于活动期,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传染性较强;HBeAg持续阳性,表明肝细胞损害较重,且可转为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

  如转为阴性,表示病毒停止复制。

  4.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测定

  【参考值】

  ELISA和RIA法:阴性。

  【临床意义】

  急性期即出现阳性者易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出现阳性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HBeAg与抗-HBe均阳性,且ALT升高时可进展为原发性肝癌;

  抗-HBe阳性表示大部分乙肝病毒被消除,复制减少,传染性减低,但并非无传染性。

  5.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测定

  【参考值】

  ELISA和RIA法:阴性。

  【临床意义】

  HBcAg阳性,提示患者血清中有感染性的HBV存在,其含量较多,表示复制活跃,传染性强,预后较差。

  6.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测定

  (1)抗-HBc总抗体: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抗-HBc总抗体主要反映的是抗-HBc IgG,其检出率比HBsAg敏感。①抗-HBc总抗体可作为HBsAg阴性的HBV感染的敏感指标,也可用作乙型肝炎疫苗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鉴定和献血员的筛选;②抗-HBc IgG对机体无保护作用,其阳性可持续数十年甚至终身。

  (2)抗-HBc IgM测定

  1)参考值:ELISA法:阴性(S/CO:<2:1);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IgM既是乙型肝炎近期感染指标,也是HBV在体内持续复制的指标,并提示患者血液有传染性;IgM转阴,预示乙型肝炎逐渐恢复;抗-HBc IgM转阳,预示乙型肝炎复发。

  (3)抗-HBc IgG测定

  1)参考值:ELISA和RIA法:阴性。

  2)临床意义:IgG在发病后1个月左右升高,可持续终身。它是HBV既往感染的指标,不是早期诊断指标,常用于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项目与结果

HBsAg

HBeAg

抗-HBc

抗-HBc IgM

抗-HBe

抗-HBs

检测结果

+

+

急性HBV感染早期,HBV复制活跃

+

+

+

+

急性或慢性HB,HBV复制活跃

+

+

+

急性或慢性HB,HBV复制减弱

+

+

+

+

急性或慢性HB,HBV复制减弱

+

+

+

HBV复制停止

+

+

HBsAg/抗-HBs空白期
可能HBV处于平静携带中

+

既往HBV感染,未产生抗-HBs

  续表

HBsAg

HBeAg

抗-HBc

抗-HBc IgM

抗-HBe

抗-HBs

检测结果

+

+

+

抗-HBs出现前,HBV复制能力低

+

+

+

HBV感染恢复期

+

+

HBV感染恢复期

+

+

+

+

+

不同亚型(变异型)HBV再感染

+

HBV-DNA处于整合状态

+

病后或接种HB疫苗后获得性免疫

+

+

HBsAg变异的结果

+

+

+

表面抗原、e抗原变异

  7.乙型肝炎病毒DNA测定

  【参考值】

  斑点杂交试验和RT-PCR法:阴性。

  【临床意义】

  DNA阳性是诊断乙型肝炎的佐证,表明HBV复制及有传染性。

  (五)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

  1.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测定

  【参考值】

  斑点杂交法和RT-PCR法: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结果:

  ①HCV感染的早期诊断,HCV-RNA阳性提示HC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转阴提示HCV复制抑制,预后较好。

  ②动态观察HCV-RNA和抗-HCV的变化,可作为预后判断和干扰素等药物疗效的评价指标。

  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

  【参考值】

  ELISA和RIA法: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结果:①抗-HCV阳性是有传染性的标志,并不是保护性抗体;②慢性丙型肝炎时,抗-HCV的阳性率为70%~80%,故阴性者不能排除患丙型肝炎的可能;③IgM主要用于早期诊断,持续阳性可作为发展为慢性肝炎的指标,或提示病毒持续存在,并有复制能力;④IgG阳性提示有HCV感染,不能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六)丁型肝炎病毒(HDV)标志物

  1.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VAg)和抗体(抗-HDV)测定

  【参考值】

  IFA、RIA、ELISA法:阴性。

  【临床意义】

  抗原检测:HDVAg出现较早,但仅持续1~2周。HDVAg与HBsAg同时阳性,表示丁型和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患者可迅速发展为慢性或急性重症肝炎。

  抗体检测:①IgG阳性:只能在HBsAg阳性的血清中测得,是诊断丁型肝炎的可靠指标,即使HDV感染终止后仍可保持多年;②IgM出现较早,一般持续2~20周,可用于丁型肝炎早期诊断。

  2.丁型肝炎病毒RNA(HDV-RNA)测定

  【参考值】

  RT-PCR法:阴性。

  【临床意义】

  HDV-RNA阳性,可明确诊断为丁型肝炎。

  (七)戊型肝炎病毒(HEV)标志物

  1.戊型肝炎病毒抗体IgM和IgG测定

  【参考值】

  RIA、ELISA法: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结果:①抗HEV-IgM阳性,则可确诊患者受HEV感染,是急性感染的诊断指标;②戊型肝炎恢复期抗HEV-IgG效价超过或等于急性期4倍者,提示新近感染,有诊断意义。

  2.戊型肝炎病毒RNA(HEV_RNA)测定

  【参考值】

  RT-PCR法: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结果:①早期诊断感染;②对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确证;③判断患者排毒期限;④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八)鼠疫

  1.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2.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九)流行性出血热

  1.在血液及尿沉渣细胞内检出病毒或病毒抗原,可明确诊断。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直接检测病毒抗原,有助于病原诊断。

  3.血清中检测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发病早期和恢复期两次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效价递增4倍以上,可明确诊断。

  (十)麻疹

  1.应用荧光标记特异性抗体检测鼻黏膜印片或尿沉渣,在上皮细胞或白细胞内找到麻疹抗原,阳性者有诊断意义。

  2.鼻咽部及眼分泌物和白细胞中分离出麻疹病毒,可明确诊断。

  3.恢复期血清血凝抑制及补体结合抗体有4倍以上增高,或发病1个月后抗体滴度大于1:60,有助于诊断。

  4.血清中检测麻疹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有早期诊断意义。

  (十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RNA测定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IDS)是由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性传播疾病。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两大类:①检测抗体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②检测病毒及其组分可以病毒分离,或测定HIV的逆转录酶、抗原以及核酸。

  【参考值】

  筛选试验:ELISA法和快速蛋白印迹法(RWB):阴性;

  确诊试验:蛋白印迹法(WB)和RT-PCR法RNA均阴性。

  【临床意义】

  (1)筛选试验灵敏性高,特异性差,有假阳性。

  (2)确诊试验阳性,对明确诊断和早期诊断有意义。

  (3)抗HIV阳性,经确诊试验复核者,CD4淋巴细胞总数正常,CD4/CD8>1,为HIV感染者。

  (4)抗HIV阳性,经确诊试验复核者,CD4淋巴细胞总数减低,CD4/CD8<1,又具有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发热达38℃1个月以上、持续腹泻1个月以上、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卡波西(Kaposi)肉瘤、明显真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中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艾滋病。

郝达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郝达教育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郝达教育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郝达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郝达教育—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郝达教育(点击进入)

最新资讯
获客广告

热门专题